营商“软”环境 培育资阳发展“硬”实力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7日     浏览次数:635次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优良土壤,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

  全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动员部署会议召开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相关部署,行动迅速、推进有力,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办事环节进一步精简、审批时间进一步缩短、要素成本进一步降低、监管体系进一步严密,各项指标升位工作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初见成效。

  制度保障强有力  创建基础再夯实

  “年度举措任务完成346条,完成率90.1%。”11月22日,提及我市营商环境创建工作,市发改委副主任卿明彬表示,第三季度营商环境追踪调研结果显示,对标2020年省评的100个二级指标,已实现提速70%。“招标投标”“开办企业”“纳税”“劳动力市场监管”4个指标表现优秀,达到预期改进目标。

  显著成效的背后,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

  5月26日,资阳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动员部署会议召开。会后,我市专门设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印发了《资阳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2021年行动方案》。围绕政务服务、市场环境、权益保护等21个重点领域,细化了384项重点举措,提出了“十大专项行动”。

  7月13日,2021年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坚持问题导向,将企业诉求形成问题清单,并细化为一条条具体的工作内容,要求各部门着力攻坚突破。

  11月15日,2021年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召开,审议《资阳市营商环境“两推一提”专项工作方案》。

  ……

  强而有力的制度保障,为我市营商环境创建夯实了基础。在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中,我市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对照指标要求细化举措。建立健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推进机制,防止推诿扯皮。坚持“挂图作战”,坚持“日登记、周调度、月通报”,做到每天有动态、每周有进展、每月有成效。

  同时,推选出20位营商环境监督员为营商环境“挑刺”“揭短”,纪委监委强化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市市场监管局建立健全了“一单两库一计划一细则”,实行116个检查对象名录库和54个执法人员名录库全覆盖。同时,推动出台包容审慎监管实施意见,梳理制定“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三张清单,探索对“四新经济”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全市法院通过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限制乘坐飞机火车和司法拘留等手段,今年1至10月执行案件结案9784件,结案率82.18%,执行到位金额15.29亿元,“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本合格率”等4个核心指标排名全省前列。

  惠企举措优环境  市场活力再迸发

  日前,记者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办证窗口看到,工作人员正在使用“开办企业一窗通”平台,此平台实现了市场监管、公安、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个小时内。

  “申请人线上采集信息,经市场监管部门核准后,系统自动将信息推送至相关部门,线下无须重复提供相关资料。”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行政审批股工作人员宋荣丹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从压减企业开办时间、降低企业开办费用、增强开办企业便利度等方面全面实现办证服务“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营商环境改善不断释放制度红利,给市场主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太感谢了!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们办好了执照,还送一套印章,帮我们企业把开办时间提前了不少,方便了很多。” 近日,在乐至县政务服务大厅,乐至县畅通管道疏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拿到办理好的营业执照和印章不住地表示感谢。

  如今,不少在资企业都深刻感受到,办理项目建设手续格外省心。而这些正是得益于我市围绕市场准入、公开公平、贸易便利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改革,审批许可、采购活动、招标投标、跨境贸易等更加便捷可及。

  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和清单管理,取消审批13项、审批改备案8项、实行告知承诺制18项、优化审批服务97项;市财政局全面上线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实现“只跑一次路”,对政府采购活动38项负面行为实行清单管理;市发展改革委建立不见面开标和异地远程评标常态化机制,完成不见面开标107件,推广运用保险保函、担保保函等替代现金缴纳投标保证金,为市场主体减负90%以上;市商务局推动关口前移,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企业边境通关耗时和跨境贸易便利度整体优化,发展动力潜力明显增强。

  靠前服务提质效  群众满意度再上升

  前不久,雁江镇中心幼儿园的杨冬妮到临空经济区市民服务中心大厅市场监管局窗口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变更,不仅快速办好了变更,还现场拿到了许可证。

  “工作人员半个小时就给我办完了,效率非常高,态度也非常亲切。”杨冬妮赞不绝口。

  为更好提升服务质效,提升群众满意度,我市扎实抓好市场监管、企业服务、便民服务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各类行政事项的办事服务效率,实现了企业设立登记“一窗进出、一套资料、一次采集、24小时办结”。

  自创建一流营商环境行动开展以来,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从35.90%提升至96.57%,“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9.99%,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

  “全市政务服务评价数374.4万余件,好评率100%。设置12345网络理政营商环境专席,受理营商环境类诉求928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9.52%。”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科相关人员如是介绍。

  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梳理规范政务服务目录清单和实施清单,对179项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动态调整。强化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管理,市、县(区)政府全面完成电子印章申请、制作和授权,丰富电子证照应用场景,115项政务服务事项“一证通办”、13项政务服务事项“一照通办”。依法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下放,全市89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31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站、1229个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基本实现“大厅式”综合办公。联合成德眉发布“成德眉资同城化无差别受理事项”,涉及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核发等100个事项在四市“同城化无差别办理”。办理医保、社保、户籍、车管等“跨省通办”“川渝通办”事项22607件。推出203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累计办理140余万件。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关乎全局、决定未来的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社会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日渐增多。要想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站稳脚跟、击浪前行,资阳必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1月19日,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资阳市营商环境“两推一提”专项工作方案》。“两推一提”,即推动营商环境年度目标完成、推动营商环境顽瘴痼疾解决,提升营商环境满意度获得感。

  为此,我市开展“万人入企进社区”活动,实现走访辖区企业、社区(村),市、县、乡、村四级干部职工参与,营商环境政策宣讲,问计于企(民)、问需于企(民),问题集中管理交办5个全覆盖。建立县(区)服务工作组,市领导带队5个市级部门深入县(区),引领带动县(区)摸清企业(社区)基本情况、汇总企业群众诉求、建立问题台账等,形成政策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三单式”管理;建立督导考评机制,实现营商环境工作常态化调度,并将调度情况纳入考评内容,倒逼责任落实。推动政策宣讲解读、政策执行落实、“放管服效”提质、要素保障解决、涉诉维权攻坚、安全隐患排查、企业转型升级、融资信贷扩面、矛盾纠纷调处、帮扶济困救助“十大任务”落地落实,全力破解营商环境的堵点、难点和痛点问题,进一步密切政府与企业群众的联系。

  11月23日至25日,市第五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会上,深化营商环境成为关键词。此次大会的召开吹响了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新的号角,资阳争创一流营商环境开启了新的征程。

                                                 来源:资阳日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