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主动融入成渝协同创新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30日     浏览次数:671次

   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提出,要主动融入成渝协同创新。7月29日,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袁宇就我市将采取哪些措施落地落实全会精神,回答了记者提问。

  “主动融入成渝协同创新,这是资阳未来五年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袁宇说,围绕这一要求,将通过五大抓手来推进落实。

  一是打造区域创新主阵。以高新区、临空经济区“两区”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和主阵地,推动高新区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建成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区,打造创新要素齐全、孵化链条完善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推动临空经济区科技企业、创新平台等资源加快导入,突出临空制造、临空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创新平台载体,构建完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二是推进区域创新协调联动。充分依托成资协同创新中心的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和专业力量,导入成都优质创新资源,建设飞地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共建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打造高质量紧密型创新生态圈。加强与重庆毗邻地区创新合作,依托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科技赋能文创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安岳潼南柠檬产区建设,打造安岳潼南柠檬产业集群和产业创新联盟。

  三是建设成渝地区中试熟化基地。积极争取省上政策支持,瞄准成渝两地丰富优质的高校院所科研资源,以行业共性技术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中试熟化基地,开展技术成熟度评价、中试熟化研发和小批量试生产。支持中试熟化基地面向产业链上下游开放中试熟化服务,鼓励各类科技成果到中试熟化基地进行中试开发。加大中试研发项目支持力度,支持中试熟化项目在资阳开展规模化生产,推动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四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出台专门政策,鼓励市外高校、科研院所、专业团队来资设立技术转移机构,支持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机构和示范企业,加快培养技术经纪人队伍,构建全链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形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交易平台为载体、以服务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格局。重点要加快推进中国牙谷科技创新研究院、安岳柠檬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采用“校企双进”“飞地孵化”的模式,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迅速在资阳落地转化。

  五是加大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建立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的梯次培育库,实施“三年期全流程滚动辅导计划”。重点是依托“科技管家服务团”专业力量,围绕资阳主导产业,采取“一对一”个性化对口联系服务。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的规范性、科学性,引导形成现代化科技企业管理制度,培育一批在产业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发展、具有行业竞争力的高成长型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加快储备一批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后备军,打造一批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下一步,市科技局还将聚焦全面提升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从打造成渝地区中试熟化基地、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创新人才聚集、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等7个方面,研究出台支持创新驱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努力激发和释放企业、人才、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资阳日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