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资阳经济实现“开门红”的密码:火箭上天 “智造”出海 产业成“脊”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6日     浏览次数:29次

   4月28日,在刚投用的中国牙谷学术交流展览馆内,一场“主会场+分会场”连线互动的主题新闻发布会,揭开了资阳这座川中城市的首季经济答卷:全市经济增长7%,增速居全省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制造业投资增速、进出口总额增速分别居全省第4位、第1位、第2位、第2位。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资阳上下拼经济搞建设的生动实践。新闻发布会结束后,采访团用两天时间走进县(区)、深入项目企业,用镜头捕捉、纸笔记录,见证了轰鸣的生产线、火热推进的重大项目、飞驰的无人车、“每秒产出约2片牙套”的全球最大隐形矫治器生产基地的奋战场景。一幅工业经济稳中向好、产业发展成势见效的蓬勃景象,在会场内外“同频共振”。

   一季度GDP增长7%

   “首季报”里的“开门红”

   “全市经济增长7%,增速居全省第5位。这7%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焊花里焊出来的、流水线上跑出来的、项目工地上夯出来的!”发布会现场,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等新闻发布人的妙语频出。

   7%的底气从何而来?答案藏在经济运行的“四驾马车”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1,制造业投资增速全省第2,进出口总额增速全省第2的战绩,揭示出这座城市的经济增长逻辑——左手攥紧“老底子”,右手布局“新赛道”。

   “中车资阳造”机车仅用100天完成交付,在莫桑比克上线运营;在全国最大的口腔装备材料产业集聚地——中国牙谷,隐形矫治器以每秒2片的速度下线;年产4200万双(套)鞋服的制鞋产业园里,智能车间的流水线正赶制来自全国的订单;55天内,“四川造”两枚民营商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新旧动能转换间,资阳跑出了“换道超车”的加速度。

   翻开这份亮眼的“首季报”,处处都是惊喜:1—3月,18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9亿元,超时间进度5.1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2%,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增长迅猛,分别增长24.4%、40.1%、55.1%。产业推进持续发力,口腔产业全国领先,运动鞋产业西部第一,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清洁能源产业加速壮大。

   正如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蔡岭所言:“当我们把‘四川最大’‘西部唯一’‘全球第一’等定语不断加诸产业时,增长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下一步,资阳将持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智改数转’,巩固机车汽车和食品饮料产业,做强口腔医疗器械、天然气、运动鞋、商业航天产业,突破两轮车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老牌企业“逆生长”

   新兴产业“种星辰”

   走进资阳石油钢管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热浪裹挟着机器轰鸣扑面而来。25毫米厚的钢板在滚轴间翻转,焊花如流星雨般飞溅。

   “这是给川气东送二线特制的‘钢筋铁骨’。截至4月25日,我们新增订单6.8万吨,生产和发运量双双突破5万吨,产值2.9亿元,产值同比增长68%。”资阳石油钢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温辉擦着汗说,这个老牌国企正上演“变形记”。公司坚持“技术立企、智能强管”为战略,强化科技创新,从新产品研发、新能源业务、智能化改造、工艺改进、环保治理、信息化技术等方面下达科技研究项目57项,目前已完成48项。 

   如今,生产车间里三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管理人员被派到生产一线帮忙,“五一”假期仅休1天,日均发运量150吨……68%的增长,写满了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的欣欣向荣。

   传统产业“逆生长”,新兴产业更是积极在“星辰大海”中探索未来图景。来到四川省光为通信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工作人员正给指甲盖大小的光模块植入“最强大脑”。“这颗价值40元的‘资阳芯’即将发往韩国,用于AI、5G、大数据等科技领域。”生产运营经理曹猛举起刚下线的模块向记者介绍,公司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一季度产值破1000万元,海外订单超80%。

   隔壁的四川新石器无人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厂更“科幻”:安防车在淋雨测试线上经受“暴雨”洗礼,零售车装载着冰粉、咖啡进行路测。“我们在给城市安装‘智慧腿’!”总经理潘小文笑称,今年公司接到的3000台订单背后,藏着无人车经济的新蓝海。

   采访团一路观察、一路记录。既看到了老牌企业的转型升级,也看到很多科技型企业、新兴产业正在破土成长。在资阳,老牌企业以创新为桨,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破浪前行;新兴产业以科技为帆,在未来赛道上乘风而起,共同奏响了这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激昂乐章。

   重大项目“拉满弦”

   建设一线“刷进度”

   在新老企业奔涌向前的背后,一个个重大项目正以“拉满弓”的姿态,为资阳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4月29日,位于乐至县的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渝中线四川段项目施工现场,跨文峰大道特大桥上,施工人员正为88米连续梁合龙做最后准备。

   “我们眼前的跨文峰大道特大桥88米连续梁,是全线9个连续梁中首个即将合龙的控制性工程。”项目副经理刘丹向记者介绍,与此同时,项目另一重点工程——五通村隧道也在“冲刺终点线”,预计五月贯通。

   200余台套大型设备齐上阵,“挂图作战”火力全开,这条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沪渝蓉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资阳大地上“加速生长”。

   上海韵达(乐至)川渝转运中心项目同样热火朝天。目前,发出仓已正式投运,到达仓正开展联调联试。这个四川省内韵达规模最大的省级分拨中心占地152亩,5.6万平方米的智能分拣中心即将“上线”。

   想象一下,每天300万单快递在这里“穿针引线”,1000余次进出港车流在这里穿梭,1500个就业岗位在这里诞生……这个“超级快递枢纽”,不仅连接着千家万户,更串联起了乐至县产业升级的新图景。

   西南油气田安岳第二净化厂及外输系统工程(净化厂部分)项目也在“疯狂加载进度条”,两列天然气净化工艺装置主体结构拔地而起。

   “目前,放空火炬已吊装完成,净化装置正在进行内部管网安装,每天可处理1200万立方米天然气。”安岳县石油天热气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陈建军指着初具雏形的净化装置说,作为总投资30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这里将成为清洁能源产业的“超级充电宝”。9月30日投用后,每年可向管网输送20亿方清洁天然气,为“双碳”目标贡献“资阳力量”。

   从火箭发射的“天际线”到光模块出海的“新赛道”,从老牌企业的“逆袭记”到重大项目的“进度条”,资阳的“开门红”密码已然清晰:在坚守与创新的平衡木上,在传统与新兴的辩证法中,这座“成渝之心”正以“7%”的增速为支点,撬动更大的发展奇迹。

                                      来源:资阳日报

Baidu
map